贸易消息人士称,由于迅速蔓延的冠状病毒和长时间的春节假期抑制了全球制造业大国的货运活动,中国2月份的船用燃料销量下降了50%。
这场疫情导致中国2月份工厂活动出现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萎缩,并因劳动力短缺而导致港口大规模拥堵。
由此导致的货运需求大幅下降,自1月初以来,亚洲极低硫燃料油(VLSFO)价格下跌了40%,也颠覆了今年开始实施的更严格的船舶排放标准导致燃油持续短缺的预期。
据五名燃料油交易商估计,中国2月份燃料油需求预计较前一个月下降了30-50%,而Fujairah和新加坡等竞争对手的燃料油供应中心的需求预计将下降20-30%。
需求冲击还可能推迟中国炼油商提高超大规模原油产量的计划。今年2月,超大规模原油的平均利润约为每桶15美元,高于布伦特原油。
今年1月,中国最大的燃料供应中心、东部港口舟山的船用燃料销量达到创纪录的37.4万吨,同比增长19%。
今年1月,中国政府还出台了成品油出口退税政策,这使得人们预计,炼油商将在2020年稳步增加成品油供应,并将目标销售给中国庞大的商用船队。
相反,由于需求下滑,中国炼油企业2月份将原油日产量削减了150万桶。
“亚洲各地的需求都在下降,尤其是中国,”一位驻新加坡的燃料油交易商表示。他指出,新加坡和阿联酋的Fujairah燃料油库存不断增加。
出口潜力
直接参与相关业务的行业官员表示,在新税制下,国有炼油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简称:中海油)、中国石化(Sinopec)和民营企业浙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Zhejiang Petrochemical Corp,简称:浙江石化)是首批出口极低硫原油的企业之一,这些原油将被存入大连、山东和舟山等港口的保税仓库。
他们表示,OC的出口总额为4500吨,而ZPC的出口总额为2000吨。他们补充称,企业在熟悉新体系后一直保持着较小的出口量。
不过,贸易消息人士表示,中国港口的拥堵状况正在逐渐缓解,这可能有助于改善燃料油需求,并鼓励炼油商在第二季度增加超大规模重油的出口。
中石油一位高管表示:“我们炼油厂能够供应的石油量,不一定等于出口量,因为一些海关部门仍在等待员工返回工作岗位。”
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曾表示,它们每年总共可以生产1400万吨的超大规模重油,而其它中国炼油企业每年至少可以增加4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