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运输部在回应托运人关于集装箱运输成本飙升的投诉时为承运人的理由进行了回应,表示将加强对承运人定价行为的审查。
此前,中国监管机构在9月份召开了一次会议,许多集装箱运输公司也参加了会议,这些公司曾试图控制运价。在大流行扰乱市场的情况下,这一努力基本上失败了。
一位广东贸易商近日在政府网站上留言称,虽然上次“磋商”导致中美等长途贸易的航次增加,但东南亚航线的运价却一直在上涨。这位人士说:“希望国家能稳定运价。”。
对此,交通运输部表示,加价的部分原因是去年6月以来海运量的快速增长,推动因素包括中国生产水平的恢复和消费大国购买需求的恢复。
该部表示:“尽管航空公司已采取措施恢复空白航行,提高服务密度,并用大型船只取代小型船只,但短期内船只供需不匹配的状况依然存在。”。
由于冠状病毒的持续破坏,外国港口出现拥堵,中国空箱短缺,也被认为是限制运输能力的主要原因。
这些论据基本上与航空公司提出的解释多种国际贸易中创纪录的高利率的观点一致。
例如,最近几周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hanghai containering Freight Index)显示,泛太平洋地区的现货运价超过4000美元/标准箱,亚欧地区的运价超过4000美元/标准箱,西非地区的运价超过6000美元/标准箱,而东海岸的南美运价则突破了8000美元/标准箱的纪录。
不过,交通运输部表示,将加大力度,检查承运人是否正确履行了费率报告职责,同时还承诺促使他们进一步增加船只供应和集装箱供应。
据接近铁道部的消息人士透露,由于来自中国托运人群体的压力越来越大,铁道部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正准备与箱式运输公司举行另一次讨论。
在上个月发给中国商务部的一封联合信中,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China International Freight Agency Association)和中国托运人协会(China Shippers'Association)表示,承运人的非法定价措施“严重影响和扰乱”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物流市场。
两人指责集装箱运输公司征收和误报过高的附加费,例如托运人延迟交货或报告核实的总质量等事件。
他们还说,一些航运公司甚至在确定了舱位后要求每标准箱加收350美元的费用,或迫使客户接受捆绑式道路运输服务,以利用船舶空间和设备的短缺。
两人在信的最后建议,包括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内的政府部门应对此类行为展开反垄断调查。
上海的一位托运人仍然怀疑政府这次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货运市场的方向。
“之前的咨询并没有阻止利率飙升。我不认为另一个会带来奇迹。”。
不过,船公司这次似乎对削减运力持谨慎态度。
据海洋情报局(Sea Intelligence)的数据,从农历新年开始的六周内,只有少数航班宣布取消,跨太平洋航线取消了3周假期总运力的2-4%,亚欧航线取消了6-13%。
咨询公司在一份报告中估计,为了与2017年至2020年的平均水平相匹配,航空公司需要在横贯太平洋航线上增加48-56个航次,在亚欧航线上增加18-21个航次。
该公司表示,病毒影响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运营商很难规划其运力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