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关总署统计司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推荐的统计方法并结合我国实情,重新定义了我国的进出口货物放行时间,并给出了“整体通关时间”和“海关通关时间”两个统计口径。
货物放行时间是指进出口货物在边境管理和进口报关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是衡量口岸通关效率,反映一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已成为WTO各成员国政府高度重视、进出口企业普遍关切的问题。
新的统计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监管的实际时间,有助于促进通关效率的提升,且与其他成员国发布的通关时间具备一定可比性。
来看看具体的通关时间都是什么样的:
1、进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
进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指装载货物的运输工具实际进境至海关放行为止,同时根据中国口岸实际管理状况,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申报前时间
即运输工具进境至企业向海关申报,包括运输工具抵港、仓单申报、卸货、理货、换单、企业申报前准备、向海关、检验检疫申报等环节。
第二阶段:海关通关时间
即海关接受申报至海关放行,包括海关审单、查验、征税、放行等环节,其中也包括企业交单、缴纳税款,与相关部门联系、磋商等环节。
2、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
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指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场所至海关放行为止,同时根据中国口岸时间管理状况,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申报前时间
即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场所至企业向海关申报,包括货物抵港、发送运抵报告、企业申报前准备、向海关、检验检疫申报等环节。
第二阶段:海关通关时间
即海关接受申报至海关放行,包括海关审单、查验、征税、放行等环节,其中也包括企业交单、缴纳税款,与相关部门联系、磋商等环节。
2011-2015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通过时间研究报告显示,五年来,我国海关实施的一系列通过业务改革大大缩短了海关通关时间。
3、口岸清关货物海关通关时间
进口海关通关时间有2011年的48.5小时缩短至2015年的28.9小时,缩短了40.4%,对进口货物整体通关效率提升的贡献率达到了87.7%;出口海关通关时间由2011年的6.5个小时缩短到2015年的2.5小时。但由于我国口岸单位多、关系复杂、整体通关时间与发达国际想必明显偏长。此外,受客观因素影响,全各主要口岸间通关效率差异较大。
未来中国海关将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世界海关组织(WCO)贸易便利化主题下的各项活动中发布相关数据,更广泛地将其应用于与贸易伙伴国之间贸易便利化合作成果评价。这将有助于促进口岸各单位共同努力,提高中国口岸通关效率。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