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巴巴了解到,8月17日,大连海关在大窑湾港区发现一批即将装船发往国外的一批次氯酸钙涉嫌瞒报,这批货物公涉及11个集装箱达230多吨,次氯酸钙为5.1类强氧化性危险品,高温下容易放热分解引起火灾和爆炸。
这批危险品次氯酸钙,不仅没有向海事管理部门申报,而且在集装箱的外部和产品的外包装上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张贴危险品的相关标志标示。如果这批货物以普通货物的方式装船,将会对港区作业,船舶航行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
船舶公司在海运中,通常采取冷藏柜控温等严格的措施,甚至拒绝该货物装船来保证安全。
次氯酸钙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俗称漂白精,经常用于消毒。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被误申报为氯化钙或是类似名字的货物种类,比如:漂白粉、CCH、BK粉、消毒剂,氯石灰等等。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引起燃烧爆炸。与碱性物质混合能引起爆炸。接触有机物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遇酸或日光照射会分解放出剧毒的氯气。
2017年2月13日,APL旗下6350TEU 集装箱货船APL AUSTRIA发生大火。据悉,初步调查原因推断为次氯酸钙产生化学反应导致。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
2015年8月12日的天津港重大火灾爆炸事件也与次氯酸钙脱不了关系。据悉,事故原因很有可能是次氯酸钙引发燃烧,继而引爆旁边堆放的具有TNT炸药爆炸威力的硝酸铵。
2012年07月20日,MSC Flaminia在从美国查尔斯顿到比利时安特卫普途中发生火灾并引发爆炸。原因是个别集装箱装载有易燃的次氯酸钙,且瞒报未按危险品处理,事故造成两人丧生!
2010年7月8日,马士基一艘船“夏洛特”号驶离马来西亚巴生港前往阿曼的途中,在马六甲海峡距巴生港约60海里的海面发生火灾,燃烧经历了11天才彻底熄灭。引发火灾的正是次氯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