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全球航空公司在这个漩涡中措手不及。
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各国纷纷提出旅行限制,旅行需求陡然骤降,加速了一些已经面临金融危机的航空公司的倒闭。
据旅游数据公司Cirium统计,由于疫情对航空公司现金流的影响,截至2020年10月,全球已有43家商业航空公司破产,2019年仅有46家航空公司破产。
进入2021年,航空公司破产潮有可能退潮吗?目前这种可能性很小。
全球航空业仍面临危机
Cirium全球咨询主管RobMorris表示,大多数地区仍处于旅游需求不足的状态。“至少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和2021年第一季度会有更多的失败。”。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AirTransportAssociation)预测,2020年全球航空业将损失1185亿美元,而且每月可能继续损失50亿或60亿美元。IATA还预测,航空业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回到2019年的水平。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警告称,如果该航空公司无法在金融市场筹集更多资金,它可能会在2021年第一季度末耗尽资金。
就连航空巨头也面临破产的风险。例如,欧洲最大的全球航空集团汉莎航空(Lufthansa)今年6月接受了德国联邦政府90亿欧元的纾困,以避免破产风险。结果,联邦政府持有其约20%的股份,成为汉莎航空的最大股东。
尽管如此,汉莎的经营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汉莎集团2020年12月5日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汉莎运营收入同比下降约60%,净亏损56亿欧元;客流量仅为2019年同期的29%,航班上座率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至68%。
截至第三季度末,汉莎集团净负债89亿欧元,股权比例较2019年末下降15.4个百分点至8.6%。
去年4月,美国各大航空公司也与财政部就救援计划达成了原则性协议。据美国财政部消息,美国六大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联合航空公司、达美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捷蓝航空公司和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均获得援助。
但是,美国政府向航空公司提供的援助并不完全是“慈善条款”。根据协议,上述航空公司必须在10年内偿还以低息贷款形式提供的援助的30%,并向财政部发行相当于援助额10%的认股权证;限制股东分红,股份回购,高管薪酬,直到贷款一年全部还清,等等。
然而,螺旋桨解决方案咨询公司的分析师JudsonRollins认为,美国干线航空公司不太可能失败。大多数美国航空公司已经筹集了足够的资金,在未来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度过危机。
另一方面,JudsonRollins认为一些相对便宜的国际航空公司更容易面临破产风险,如AzurAir、Gore、Interjet、南非航空、挪威航空穿梭、AirAsiaX、泰国航空、马来西亚航空等。
国内航空市场:整体稳定,部分小公司面临转股。
相比国外航空公司,国内航空市场要好得多。
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民航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国内航空市场恢复较快,穗新飞等创新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航空公司的迫切需求。
此外,外国航空公司高度市场化,而中国航空公司多为国有控股,财务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较强。
相比之下,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民营航空公司就没那么幸运了,在疫情爆发前处于竞争劣势,在疫情风暴之后更是“摇摇欲坠”。
比如2020年先跌的龙江航空有限公司,也是中国民航史上第一家被拍卖的航空公司。2020年9月29日,龙江航空98%股权首次在JD.COM网上司法拍卖平台拍卖。没想到中标者选择了放弃,龙江航空进行了拍卖。11月25日,又举行了一场拍卖会,竞拍者江苏爱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7.71亿元中标,龙江航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
云南首家民营航空公司瑞丽航空也处境艰难。虽然还没有沦落到被拍卖的地步,但由于市场份额有限,疫情过后财务困难、拖欠工资的消息频频传出,不得不接手。
2020年8月4日,无锡交通实业集团与云南京承集团举行瑞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无锡市政府收购瑞丽航空股权,填补江苏省航空运输企业空白。收购完成后,瑞丽航空可能更名为苏南瑞丽航空,主要运营基地将从昆明长水机场转移至苏南朔方机场。
根据民航总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30日,民航总局共有64家航空运输企业,其中客运航空公司54家,全货运航空公司10家。其中长隆航空、鸿图航空、天骄航空、东海航空、大中华航空、长安航空等数十家航空公司均为民营企业。
其他航空公司是否会在2021年破产重组仍无定论。可以肯定的是,民航行业新一轮的洗牌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那些原本规模小、经营困难的航空公司,或者股东力量薄弱、资产负债率高的航空公司,未来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