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事组织(IMO)秘书长Kitack Lim昨天表示,随着冠状病毒大流行的肆虐,全球仍有20多万海员被困在船上或等待登船。
他补充说,尽管自今年年初以来情况有所好转,但这些无法享受在家工作的工人需要被视为关键员工,并接种疫苗,以便他们能够跨境流动。
Lim先生表示,他们的困境也应该激励整个行业采取更多措施来实现业务的数字化。这将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和排放。
“海员不能在家工作,不像我们中的许多人看到了技术或远程工作的好处。航运需要数字化,”他表示。
Lim先生是在国际海事组织-新加坡航运未来大会(IMO-Singapore Future of Shipping Conference)开幕式上发表上述讲话的。450名注册代表在会上讨论了该行业脱碳的方法。
该活动在第15届新加坡海事周的最后一天举行,该周的主题是脱碳、数字化和吸引人才。
与会者包括航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工程师、研究人员和港口经营者,他们分享了从传统海洋燃料向氢、氨和甲醇等零碳燃料过渡的最佳方法。
尽管这些在商业上还不可行,国际海事组织的目标是到2050年将该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一半,并在本世纪内尽快实现净零排放。
航运业目前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至3%。
Mr Lim称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挑战”,他表示:“我们都应在应对挑战方面发挥作用……以跟上全球经济的需求和对可持续增长的预期。”海洋世界需要走在变革的前沿。”
他补充说:“我们需要促进脱碳和加强数字化,以实现更安全、更环保和更有效率的航运。”
他借此机会倡导建立一个单一的数字门户,通过这个门户可以处理港口所有与船舶相关的交易——这是国际海事组织正在推动的一种新的操作方式。
他说,国际海事组织正在制定一项公约,强制使用此类门户网站。
他补充说:“挑战是确保它在所有国家和所有港口得到全面实施……为此做好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新加坡最近启动了一个这样的系统的试验,称为digitalPORT@SG第二阶段。
它为用户提供船舶预计到达和离开时间的实时更新,以及他们的港口活动。
在该系统的帮助下,船舶将不再需要在港口急着等待轮到它们。
调度将更加严格,燃料补给等服务可以及时有效地部署。
新加坡交通部长Ong Ye Kung在一份事先录制的讲话中说,新加坡将与国际海事组织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港口通关程序的数字化。
他补充说:“如果只在一个港口采用海上单一窗口,其优点本质上就会受到限制……上个月,国际海事组织邀请有兴趣的成员国申请参加,不久将选出一个合适的试点国家。”
新加坡海事和港务局、新加坡航运协会和非营利组织新加坡全球契约网络(Global Compact Network Singapore)也将联合培训行业参与者进行碳核算以及管理和降低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