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调查显示,中国5月出口料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因主要贸易伙伴国已走出疫情引发的经济低迷,同时原材料成本飙升料推高进口价值。
尽管一年前大幅下滑的统计基础效应使贸易增长保持在高位,但实际需求也出现了显著复苏。
路透社(Reuters)对21位经济学家进行调查得出的预测中值显示,5月份中国出口预计同比增长32.1%,与4月份的32.3%基本一致。
调查显示,5月份进口可能较上年同期增长51.5%,高于4月份的43.1%。分析师将这一增幅归因于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国内需求复苏以及基数效应较低。
中国商务部周四表示,预计2021年上半年出口将保持良好势头。
中国民生银行(China Minsheng Bank)分析师表示:“5月份,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保持在高位,新兴市场新冠肺炎病例的重现导致生产放缓,订单继续向中国转移。”
美国和欧洲的工厂调查显示,需求强劲,制造业活动以多年来最快速度扩张。
然而,出口商正在努力应对原材料和货运成本上涨、物流瓶颈和人民币升值等问题,人民币升值削弱了贸易竞争力。
煤炭、钢铁、铁矿石和铜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今年大幅飙升,原因是许多国家放松了对疫情的封锁,以及全球流动性充裕。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对最近几周不断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表示担忧,并呼吁对供需进行更严格的管理,打击“恶意投机”。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接近三年来的高点,过去四周累计上涨1.4%。
周一发布的中国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由于原材料成本飙升,5月份工厂活动增长略有放缓,这对小型出口导向型企业的产出构成了压力。
调查显示,5月贸易顺差料为505亿美元,高于4月的428.6亿美元。数据将于周一发布。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师表示:“随着病毒干扰消退,以及全球消费模式回归到更接近正常的水平,由疫情引发的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额的大幅上升,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逆转。”
他们还预计,近期的政策收紧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对经济产生更大的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