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巴巴获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份新报告揭示了去年供应链中断造成的破坏的严重程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显示,航运问题拖累全球经济增长0.5-1.0个百分点,并使核心通胀率增加约1.0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主要由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供应中断——以消费品需求旺盛、港口拥堵、航运能力有限和卡车运输混乱为特征——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产生了不利影响。
“向商品消费的转变,特别是在发达经济体,导致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网络超负荷。与大流行有关的运输和人员配备障碍,以及准时物流和库存不足的固有脆弱性,都加剧了这一问题,”IMF表示。
该机构补充称,由此造成的全球贸易中断,导致进口消费品短缺和价格上涨,引发的连锁反应以通胀的形式体现出来。美国的供应中断尤其严重,与转向商品消费的更大转变相一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到2022年,供应链中断的情况肯定会有所缓解,因为需求的构成可能会重新转向服务业。然而,它们将继续令人不安地在全球经济上空盘旋。预计2021年的增长率将从5.9%降至2022年的4.4%,2023年将进一步放缓至3.8%。
尽管供需失衡预计将在今年减弱,但它们会引发未来价格上涨,对世界经济构成风险,尤其是在欧米克龙的变体迫使各国重新实施流动性限制之后。由于港口的阻塞阻碍了货物的流动,全球供应链的功能失调使各经济体难以适应疫情可能的卷土重来,而欧米克隆的变种可能进一步限制港口的效率,加剧航运问题。
然而,全球GDP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等大型经济体的增长预期被下调,较10月份的预测下调了1.2个百分点。加拿大经济增速被下调了0.8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速下调了0.8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增速下调了0.4个百分点,英国经济增速下调了0.3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发达国家的平均物价上升率为3.9%,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物价上升率为5.9%,短期内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将在2023年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