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出口方面,2022年2季度,全球IG出口前三名为中国、美国和德国。中国曾是韩国中间产品的最大出口对象,而今中国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中间产品出口国。多个国际智库的研究称,这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制造业中心转型为亚洲高价值供应链中心。
汇丰环球研究在其2023年一季度展望报告中就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亚洲经济体在价值链上实现了飞跃,尤其是中国正成为一个价值更高的零部件供应中心。该报告分析称,中国出口增速仍高于全球贸易增速,但这种份额的上升并没有以牺牲成本较低的生产国为代价。这表明中国正在向价值链的上游移动。
这份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的出口结构也在迅速转变,并产生了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影响:如中国的汽车出口在增长,而日韩的出口份额在减少;中国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服装和鞋类上的出口份额增长减缓,但东南亚的份额则有所扩大。这正说明了中国正在向价值链上游移动的趋势。
报告分析了中国零部件出口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份额正在下降,而其他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的份额正在上升。以亚洲为例,从中国进口的中间产品占所有零部件进口的比重由2008年的近16%上升为2021年的近20%,而韩国和越南2021年从中国进口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0%和34%。
海外制造商对中国零部件的依赖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以汽车零部件为例,在燃油车时代,长期位居汽车零部件产业顶端的企业,包括德国的博世、采埃孚、大陆,日本的电装,加拿大的麦格纳,美国的德尔福等。而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变革,使得原本由欧美日把控的产业格局,在新的产业环境下已经被重塑,汽车零部件的产业价值正在快速流向中国。
尤其是在动力电池领域,中国企业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企业中有五家来自中国,占据半壁江山。电池材料领域则更是中国企业的天下,恩捷股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湿法隔膜龙头;天赐材料是全球第一大电解液厂商;贝特瑞是全球最大的锂电负极材料供应商等等。
“没有中国零部件,就造不出纯电动汽车”,已成为业内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