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spucci Maritime首席执行官Lars Jensen在波罗的海交易所的最新报告中表示,虽然现货集装箱运价似乎已经见顶,但预计合同运价将上涨,以反映绕过好望角的航运成本上升。
2月2日,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显示,受红海危机影响最大的上海-北欧和上海-地中海航线连续第三周出现运价调整。
上海至北欧的运费较前一周下降5%,至每标准箱2,723美元,而上海至地中海的运费则修正4%,至每标准箱3,753美元。
詹森表示,欧洲进口商可能已经从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期间推高价格的物流瓶颈中吸取了教训,因为当时,许多进口商低估了服务中断对产能造成的压力。
他写道:“这一次,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已经达到了破坏性影响的顶峰。那些需要绕非洲走很长一段路的船只现在已经完成了这些旅程。预计中国的空箱缺口可能已经在1月中旬达到了顶点。因此,由于担心情况会更糟而导致利率进一步飙升的势头已经减弱。
“另一个需要记住的因素是,我们正处于春节前通常高峰的最后一周。季节性地,利率应该会上升,因此太平洋上的积极势头在某种程度上来自于此。在这种背景下,更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和欧洲的运价已经持平——这本身就表明,运力中断并不像人们担心的那么严重。”
Jensen表示,运价不会跌至红海危机前的低点,那次危机导致90%的亚欧海运吨位转向好望角。因此,班轮运营商可能会通过提高合同费率来获利。
他表示:“新合同费率将出现上升势头,因为这些费率现在还需要反映环非航线服务的增加成本,以及有利于航运公司的供需平衡突然加强。”
然而,跨太平洋地区的运费仍在上涨。2月2日,上海-美国西海岸上涨13%至5,005美元/FEU,而上海-美国东海岸上涨4%至6,652美元/FEU。
詹森解释说:“中断对美国进口总量的影响要小得多,规避这个问题的一个明显方法是将货物改道到美国西海岸(更快的航线),从而推动那里的运费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