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安全及环境无害化拆船香港国际公约》(《公约》)生效,我们更新了对未来10年拆船潜力的估计。”我们现在估计,潜在的船舶数量将从之前的1.5万艘增至1.6万艘,或7亿载重吨(DWT)。BIMCO首席航运分析师尼尔斯·拉斯穆森(Niels Rasmussen)表示:“新的估计相当于过去10年回收船舶数量的两倍,载重吨的近三倍,这凸显了投资合规回收设施的必要性。”
根据2000年至2019年各船段和船型的回收模式,我们计算了未来10年的回收潜力。如果在2000年至2019年期间,所有20年的好望角型货轮中平均有10%被回收,我们假设未来10年的回收频率相同。2000-2019年期间,回收利用率既低又高,因此我们认为这为计算未来潜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2015-2024年期间,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船舶占回收船舶的35%,占回收载重吨的62%。在2000年代,建造的船舶增加了31%,相当于增加了115%的载重吨。在此期间建造的船舶预计将在未来10年主导回收,”拉斯穆森说。
“随着《安全及环境无害化拆船香港国际公约》(《公约》)生效,我们更新了对未来10年拆船潜力的估计。”我们现在估计,潜在的船舶数量将从之前的1.5万艘增至1.6万艘,或7亿载重吨(DWT)。BIMCO首席航运分析师尼尔斯·拉斯穆森(Niels Rasmussen)表示:“新的估计相当于过去10年回收船舶数量的两倍,载重吨的近三倍,这凸显了投资合规回收设施的必要性。”
根据2000年至2019年各船段和船型的回收模式,我们计算了未来10年的回收潜力。如果在2000年至2019年期间,所有20年的好望角型货轮中平均有10%被回收,我们假设未来10年的回收频率相同。2000-2019年期间,回收利用率既低又高,因此我们认为这为计算未来潜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2015-2024年期间,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船舶占回收船舶的35%,占回收载重吨的62%。在2000年代,建造的船舶增加了31%,相当于增加了115%的载重吨。在此期间建造的船舶预计将在未来10年主导回收,”拉斯穆森说。
2015-2024年期间,孟加拉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仍然是最大的回收目的地,占总重吨的86%,占回收船舶的58%。这三个国家的主导地位在2017年之后更加明显,因为中国停止回收国际船舶,自那以来回收的载重吨不到2%。在南亚以外,土耳其仍然是一个相当大的回收地点,特别是近海船舶。
尽管其他地方也有扩大回收能力的项目,但我们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部分回收仍将发生在南亚。目前创纪录的回收量是在2012年实现的,回收了近1800艘船舶和60万载重吨。与此同时,未来10年的潜在回收量如此之高,以至于从2027年开始,每年回收的载重吨量都可能超过这一纪录。
“如果供需平衡特别强劲,实际回收可能会低于我们的计算潜力。”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疲软以及需要更换旧吨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价格可能会走高。Rasmussen说:“无论哪种情况,我们发现极有可能回收的数量将比过去大幅增加,而回收设施同时需要确保符合香港公约的更严格要求。”
注:数据和预测中的船舶行业包括干散货、油轮、集装箱、天然气船、杂货、其他干货、近海和内河航道。